去(2016)年底,美國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Amazon)推出「Amazon Go」超商服務,透過科技偵測、辨識、感應及手機app線上扣款,讓消費者選取商品後,無庸排隊付款,即可自動完成交易走出賣場,也讓無人化的賣場更有效率的運作。
科技來自人性!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不斷尋求提昇機器作業效能之方法,以彌補人類勞力的不足。隨著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勞動力也不如以往,為急速解決勞工意熾高漲及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科學家全力發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AI)。
不可諱言, AI雖能便利生活、補足勞動力、及降低生產成本與勞資爭議,但也因其可輕易取代機械化勞動,而减低企業之基層人力工作需求。以「Amazon Go」為例,完全揚棄傳統超市的結帳過程,消費者僅需自貨架選取商品,即自動感應、結帳及付款,而不再仰賴「收銀員」結帳。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MGI)最新報告顯示,未來所有職業都將面臨自動化挑戰,並預測全球有半數的工作將被現有的技術取代。以美國為例,被取代的工作幾近其經濟活動的 51%。包括:製造業、旅館業、餐飲業以及零售業等。影响所及,除低技能、低薪工作可被機器人取代外,中等技能與高薪、高等技能職業也可能面臨部分自動化的威脅。
舉例而言,2016年3月舉行的AlphaGo圍棋機器人與韓國九段棋王李世乭的五番棋對戰賽中,AlphaGo以四勝一敗擊敗李世乭,震撼世界,顯示人工智慧已可深度學習極端複雜的專業技術,甚至超越人類,也讓過去被認為無法被機器取代的職業需要被重新評估。
實則,為迎接「人工智能時代」來臨,各大公司無不加緊腳步跟進。Google執行長巳公開表示「AI First」、Facebook也將AI列為三大發展方向。至於日本亦於去(2016)年核定科技白皮書「Society 5.0」,以建立擁有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超智慧社會為目標。
面對科技的日新月異,台灣絶不能置身事外。雖説電子支付、互聯網等發展,台灣都巳經慢了一步。惟AI時代難以阻擋。行政單位除應未雨綢繆,輔導可能被取代的勞工轉型外,更應把握機會,創造人工智慧契機。
目前台灣科技仍有實力,網路普及率也高,具備發展人工智慧的基礎。行政及立法單位應立即停止政治鬥争及對立的政策,全力培養人才並發展AI,以銜接台灣產業與國際社會,期能創造台灣成為人工智能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