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薪資停滯的原因及對策


日期:

題 綱
壹 薪資停滯的現況分析
貳 背後成因分析
參 政府產業政策及國際趨勢
肆 因應對策


壹、薪資停滯的現況分析
一、整體趨勢
我國實質薪資成長停滯
我國實質薪資成長呈現長期下降趨勢,2001年網路經濟泡沫至2007年 每年平均減少0.02%;2008年金融海嘯後至2016年,每年平均僅增加0.38%,實質薪資成長情勢嚴峻

□我國薪資成長減緩現象較各國嚴重
■1991~2000年,我國實質薪資年增率為2.9%,優於日本(1.0%)及德國(0.9%)
■2001~2016年,我國實質薪資零成長,僅高於日本之-0.7%,低於其他主要國家

二、薪資結構變化
□非經常性薪資比重持續成長,薪制愈趨彈性化
■近年來,由於經常性薪資和退休金、資遣費、勞健保費用的提撥掛勾,致經常性薪資漲升,會影響到企業提撥費用的增加,故企業傾向於以提高非經常性薪資的方式為員工加薪。

□非薪資成本逐年提升,限縮企業調薪意願
■勞動成本除了薪資報酬外,需再加上雇主為預防性質所另外支付之保險費、退休金、資遣費,以及其他福利支出等勞動費用。
■經常性薪資占總報酬的比重除了2002~2004年外並沒有太大變化,皆維持在71%左右(見表3),而非經常性薪資占比隨景氣波動以致起伏不一,於2007~2009金融海嘯期間呈下滑趨勢,但非薪資報酬的部分,則是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1.8%增加至2009年的13.8%,隨景氣復甦2010年呈微幅下降,2012年則又呈上升情形,且維持在13.5%以上,2015年非薪資報酬占比為13.8%。

□非典型雇用的興起
■不論是部分時間工作者或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其所占總受僱者之比例呈上升之趨勢;另根據勞委會公布人力派遣業平均薪資統計資料顯示,人力派遣業平均薪資往往低於每人每月平均薪資。

貳、背後成因分析
一、代工模式:成本降低,產業外移,高階消費人力外移
□Cost down模式引發一連串的社經問題

二、專上教育過度投資

三、服務業規模小(內需市場小、管制多),缺乏高薪就業機會
□服務業高薪的行業少

四、外人投資少,缺乏跨國企業對高階人力需求少
□投資現況
■國內投資率低,超額儲蓄高→引導至實質投資
■FDI少 →代表國內投資環境惡化

五、受雇員工報酬比例下降

六、海外企業在臺員工薪資低報
□以勞保最低薪資申報,故薪資低估

七、公司薪水M型化,以平均薪資判斷會失真
□3M
■M型社會
■產業M型化(大前研一)
■公司薪水M型化
☆大學錄取率由25%95%(員工資訊不對稱)

★金融保險業發展明顯不如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新加坡;專業商業服務專業發展則不如新加坡 、美國
★2001~2015年臺灣服務業投資呈負成長,見較1986~2000年成長大幅下降;伴隨投資不振,服務業的勞動生產力成長率亦大幅滑落,且幾近零成長
★臺灣服務業研發支出不足,且內需市場小,不利品牌 建立,2016年前十大國際品牌僅2家為服務業


參、政府產業政策及國際趨勢
 政府當前政策
(一)五大創新研發聚落
國防產業-以臺北的資安、臺中的航太及高雄的船艦作為中心的「國防產業聚落」
生技醫藥-從中研院所在的南港園區、到竹北生醫園區延伸至臺南科學園區,形成線狀聚落的「生技產業聚落」
智慧機械-臺中精密機械產業加上ICT及資訊產業能量,發展「智慧精密機械聚落」
亞洲矽谷-以物聯網及智慧產業為中心,坐落在桃園的「亞州矽谷計畫」
綠能科技-以臺南沙崙為中心的「綠能發中心」科技

(二)新南向政策
1. 舊南向 v.s 新南向
舊南向-投資、代工基地、中小企業、民間、經濟、製造業、投資cost down
新南向-雙向(貿易、投資、人才交流、觀光、文化)、大企業、政府介入、分散對大陸風險,有利區域整合、製造與服務(2025中產階級有6成在亞洲)、以人為核心,value up、簡化簽證,吸引東協遊客來臺、成立智庫、獎學金深入研究(臺灣及東南亞研究人員)、電子商務/金控在東協成立分行、辦事處,輔導東協臺商回臺上市

2. 南向政策運作示意圖
核心理念
●人為核心
●經濟戰略

政策內涵
●促進雙向經貿、產業、觀光、人才、交流
●開拓東協內需市場
●進軍東南亞市場
●振興產業、創造就業

產業攻略
基礎建設、農漁牧業、資通訊產業數位產業、電子商務、造船業、金融服務業、石化業、觀光業、產業聚落台灣工業區
(國家別重點項目)印尼、越南、新加坡、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寮國、汶萊

人才攻略
獎學金、技職教育、企業實習
(國家別重點項目)印度專案、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

3. 大陸 v.s 東協可並行不悖
●臺灣對大陸過度依賴(製造業)(成本降低)?(中間財出口七成)
●但服務業仍須善用大陸市場(人口、購買力)
●2050年,以PPP算,新興亞洲GDP占全球一半
●2030年,全球中產階級近六成在東協、大陸、印度
●大陸一億人口城鎮化商機

(三)前瞻基礎建設有助於創造GDP及就業人口
■平均每年增加0.1%GDP,4年可促進民間投資1.7兆元臺幣
■4年實質GDP增加4,705億元台幣,名目GDP增加5,065億元台幣
■創造3~4萬就業人口

肆、因應策略
一、企 業
創新研發
□提高保留盈餘,投入創新研發活動
□適度投入資源於品牌/通路,提高利潤率

土地
□減少土地炒作,投入實質、創新領域
□創新+實質、製造→有利分配

薪水調漲/社會責任
□適度提高利潤分配中「員工報酬」之比率

人才
□人才產業前景的規劃→引導人力投入製造業
□人才搭上國際人才列車/客製化訓練
□正視產學合作、實習,網羅未來面臨的人才短缺

掌握趨勢:數位經濟/循環經濟/體驗經驗
□創新/差異化
□綠色、節能、少子化、人口老化、資源稀缺、安全、安心、M型社會趨勢

二、個 人
□武裝自己(終身學習)- 差異化自己
□贏家四張門票:家世、婚姻、名校、網絡
□人格特質:Stay foolish, stay hungry, stay positive, stay passionate
□蹲馬步跳槽、加薪
□選對的行業
□躋身公司前20%的核心人力
□培養自己國內與國外移動力語言/網路、EQ

(一)個人特質及準備
1.創意、創新(Colgate、3M、機場monitor)形塑差異性&紀律
2.語言(英、美、法、日【大國】←→香港、新加坡【小國】)
3.專業能力、國際觀
4.網絡(4 Winners’ ticket):差異化
5.國際移動能力(語言、EQ、專業、人際關係)
6. S-R vs. L-R (生涯規劃)

三、政府政策
(一)產業政策
1.政策工具引導部分廠商往品牌/通路邁進
☆租稅優惠、補助品牌/通路研究
☆科專計畫/補助系統解決方案(軟硬整合)

2.和大陸建立區隔
☆M.Porter:建構臺灣優勢及獨特性
一、大國周邊小國的生存策略
□芬蘭(手機、木材)VS.俄羅斯
□荷蘭(物流、農業生技、花卉)VS.德國

二、製造業
□兩岸產業合作,降低重覆投資 /發展品牌、通路
□利基產業(建立技術障礙)
□搭上歐美日再工業化列車

三、服務業
□善用中國大陸、東協市場,發揮規模經濟
□年輕人搭上國際化列車
□雲端、第三方支付、巨量資料協助中小企業突破國際行銷障礙
□FTA的持續推動

建立技術障礙
少量多樣/客製化
●工業電腦
●精密機械/工具機

國際認證
●醫療器材
●航太零組件

智慧財產權
●自行車
●生技新藥

消費者保護(安全安心)
●食品、農業
●產地標示
●食品履歷

3.推動5+2產業創新-投資環境、跨部會→制度創新+工具創新
☆制度創新
□重大議題 (如5+2),建立跨部會共同KPI,並由國發會列入部會績效管考
→水、土地由部會合作共同解決
→土地→固臺方案,引導至中南部投資
□服務業主管部會(金管會、財政部、衛福部、教育部、交通部、內政部、交化部等)定期商討法規鬆綁
□公務員誘因,圖利罪免除刑法,顯不相稱所得之舉證責任
→KPI並非祗有投入面,應有產出面(投資、就業)
→服務業主管部會應有產業發展KPI(唯一可操之在我的部份)
→金管會(金融商品)、內政部(都更)、衛福部(長照、國際醫療)、交通部(觀光局夜市)、財政部(吸引外資優惠)
□功能別→領域別租稅獎勵

☆創新政策工具─主權基金或類主權基金
第一駕馬車-國發基金向銀行融資1,000億元,設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投資有意願在臺灣投資的企業。
第二駕馬車-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由政府和民間共同出資,資本額100億元。
第三駕馬車-投資五加二產業創新

精進作法
□擺脫人事、會計、審計等限制
□擴大基金額度,才能和國際創投、主權基金合作、策略聯盟→鴻海購併夏普花了千億元臺幣

☆創新政策工具-租稅優惠/購合併
▲提高服務業生產力(服務業R&D抵減的範疇擴大)
→新商業模式/人才培訓
★策略性領悟獎勵
★行銷研究
★五年免稅:5+2、AI、Big data等
★購併:創投、私募基金支持

4.政府協助中小企業智慧化-SI(系統整合)的落實
SI(大學人才培育、平臺Domain專家、政府協助(建築物、示範場域))
□專業知識(Domain Knowledge)的人
□電力/電源有了解的人
□IoT人才

不同領域
□農業
□石化
□機電
□紡織等

不同國家
□台灣
□東南亞
□印度等

(二)勞動政策-調漲基本工資/最佳工具
■成本推動物價上漲實質薪資↑
☆澳洲雪梨薪水臺灣的3倍,物價也是3倍; 紐西蘭奧克蘭薪水臺灣的2倍,物價也是2倍
☆加強青年從學校轉銜到職場的職業訓練
▲為了減少青年從學校到職場的轉銜過程中所面臨的就業障礙,因此應該加強學校與職場的實務連結,協助青年順利轉銜。
☆提升初次就業青年的就業能力,提高青年薪資水準
▲針對就業能力有待提升的初次尋職青年,推薦其至企業內學習新技能並提供「見習津貼」;待訓練期屆滿時,企業可以視其就業能力表現決定是否
聘僱或留用青年。
☆一例一休雙軌制
→一軌:一例一休
→另一軌:自主管理
→提撥基金(如人事成本10%)
→專款專用(用於加薪)

(三)教育政策
■改善專上教育過度投資問題
☆鼓勵大專院校合併 並以 先行先試模式鬆綁師資、就業及課程限制;另可和國外大學合作引進外籍人士來臺就學,推動臺灣成為華文教育中心 。

(四)青年創業政策
■大學應有Pre-start up的設計規劃
■提供mentor(導師、技術入股)、法律與財務諮詢及及上市/櫃協助


作者: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王健全, 貼文者:Amy


在街上常見到填寫資料便贈送小禮物的攤位,填寫資料後是否即代表攤位可自由使用個資,而當事人完全無法干涉?
中美貿易戰下兩岸台商因應之道

相關類別: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