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payers, who meet requirements of “individuals residing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hould file tax returns National Taxation Bureau of the Northern Area of Ministry of Finance stated tha… 法律
外國人的著作是否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 據報載,有人在台北捷運站出口,未經由原創作者同意即擅自將日本藝術家的原創作品打印在紅包袋上批貨多點販售,後經該名藝術家表示不允許任何人擅自將這些作品進行商業販… 法律
台灣是否承認在外國結婚而未在國內登記者此婚姻之效力? 跨國婚姻及新人於國外登記結婚之情形日益普遍。不過,在國外結婚而未在台灣辦理登記者,台灣法律是否承認此段婚姻之效力?亦成為許多民眾心中的疑問。 依據《涉外… 法律
登記他人名下房地產,被私自過戶有效嗎? 熱戀中的情侶經常你儂我儂,也多財物不分你我、更有同居共處情事。祇是,「情到深處無怨尤」的夢幻情境終究難敵「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生活瑣碎,而常有爭議不斷、情感… 法律
無營業駕照之計程車司機撞傷他人時,是否構成「業務過失傷害罪」? 立法院於去(108)年5月10日修正通過《刑法》第284條規定,刪除原(第284條)條文第2項「業務過失傷害罪」之處罰規定,並將「過失傷害罪」的法定刑從「6個… 法律
婚紗公司未經新人同意,以新人之婚紗照作為攬客範本,新人可否請求撤下? 台灣婚紗公司普及,許多人結婚前均會去找婚紗公司拍攝照片,以供日後留念。惟如果新人遇到婚紗公司未經同意,便使用其婚紗照攬客,並主張其對該照片有著作權時,新人可否… 法律
唆使未滿18歲的女友離家與己同居,是否犯罪? 報章雜誌上常見未成年男女蹺家與男女朋友同居之新聞,相關行為看似僅為青少年之家庭問題,但實際上,與該青少男女同居之友人恐有刑責問題。 《刑法》第240條第… 法律
見他人家門口堆疊之廢棄物,可否逕自取走變賣? 回收資源垃圾變賣,換取微薄收益,是許多民眾賺取外快、生活費的主要管道。一般民眾常會將家中的資源垃圾暫時堆疊在家門口,因此常有資源回收者看到,便逕認為主人已拋棄… 法律
證件遭他人以「代理」名義申辦手機者,被代理人是否應負繳納手機費用之責任? 近來常發生不肖人士持他人證件,謊稱受他人委託,而代理他人申辦手機,但在取得手機後即不見蹤影。此時遭冒用證件者乃是「名義上」之申辦人,其是否有義務繳納該手機之相… 法律
民眾於颱風天登山、下海遇難,應否受罰? 每到颱風季,電視中常出現民眾於颱風天冒險登山、下海嬉戲而遇難,需要消防隊前往救援之新聞畫面。如果民眾於颱風天不顧自身安危,違法闖入山區、海洋,而須救難隊前往搶… 法律
酒後騎電動腳踏車或電動自行車算不算酒駕? 最近國內因為酒駕肇事問題叢生,民眾也越來越注意酒駕的問題。民眾或許會認為,坊間目前盛行的電動輔助自行車(或稱電動腳踏車,以油、電作為輔助動力的腳踏車)或電動自… 法律
法律如何保障懷孕職業婦女的工作權益呢? 面臨少子化的危機,政府致力於營造一個優質的生育環境以鼓勵國人孕育優秀的下一代。勞動基準法中針對懷孕職業婦女的身心健康及基本工作權益,亦提供了特別的保障。 … 法律
法律上的「成年」到底怎麼算?是18歲還是20歲? 成年是很多青少年引頸期盼到來的一天,很多人會搞不清楚,有人說18歲就已經是成年人了,有的人卻說應該是20歲才是。會如此眾說紛紜,其實是因為台灣過去民法及刑法規… 法律
看到收購存摺之廣告,而將不使用之帳戶售予他人,是否違法? 近年民間偶爾可見到徵求個人存摺帳戶之廣告,這些因而出售之個人存摺帳戶,往往被詐騙集團利用作為收取詐騙款項及提領現金的帳戶使用,藉以製造金流斷點,以逃避警方的追… 法律
「監護人」與「法定代理人」有什麼不同? 中、小學給學生填寫的文件中,往往會要求學生一併填上老師應聯繫的家長姓名,並以「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稱之。故對於多數人而言,「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均係指… 法律
簽收不明包裹,是否即代表有意購買之? 臺灣詐騙問題嚴重,近日網路盛傳:詐騙集團將包裹寄至民眾家中,倘民眾不明究理簽收後,其便以「簽收視同購買」為由要求民眾付款。事實上,簽收包裹與簽訂買賣契約乃屬二… 法律
登入他人電子信箱偷看郵件,是否觸犯「妨害書信秘密罪」? 現代人使用電子信件的頻率已較普通書信為高,而刑法第315條「妨害書信秘密罪」規定:「無故開拆或隱匿他人之封緘信函、文書或圖畫者,處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無故以… 法律
在大樓樓梯轉角堆放雜物,會受到什麼處罰? 現代都會區大樓與公寓林立,由於人口居住密集,故需於平時保持通道暢通,以預防火災、地震等災害發生時,因通道堵塞而影響逃生。如隨意在樓梯間堆放雜物,恐有行政及刑事… 法律
將車停在原為白線之紅線區,可否主張「信賴保護」? 路邊停車位之設置,係由地方政府考量當地的交通狀況及停車需求而劃設,故偶有一地原設定為可停車之白線區,但因日後交通需求變更而改劃為紅線區之情。惟民眾將車停在本為… 法律
配偶婚前與他人育有子女,該子女於婚後是否當然與自己成立親子關係? 在民間的倫理習慣中,如果結婚的對象已有小孩,則該子女在雙方結婚後,亦須稱親生父母之配偶為父母。但是,在法律上是否如此? 在民法上,父母分為「血緣關係」(… 法律
在街上常見到填寫資料便贈送小禮物的攤位,填寫資料後是否即代表攤位可自由使用個資,而當事人完全無法干涉? 尊重人對自己的個資的掌控權利是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的核心精神。因此,《個人資料保護法》第3條明確表示:個人請求他人停止蒐集、處理或利用自己之個資,或請求刪除之權… 法律
DVD出租店多會要求承租人提供身份證影本及年籍資料,承租人可否以保護個資為由拒絕? 在民眾訂定租賃契約的時候,出租人為確認承租人的身分,要求提供個人資料以供確認,乃是為締約目的而蒐集個資,而為法律所允許。而另一方面,承租人基於對自身個資的保護… 法律
不再向DVD店租片,可否請求店家刪除個資? 租書店蒐集承租人的個資的目的是為了確認承租人的身分,並保障自身出租物的財產安全。如果民眾已經不再租書,則出租人蒐集個資的目的已經消失,民眾當然可以向租書店請求… 法律
遇警察路邊攔車臨檢並詢問行動電話號碼,可否拒絕提供? 行動電話號碼屬於個人的聯絡方式,乃《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第2條第1款定義之個人資料。警察臨檢盤查個人資料時,其目的為查證身分,依《警察職權行使法… 法律
如發現個資因為往來的營業機構疏失而外洩,遭不法利用申辦信用卡,應向誰求償? 營業機構蒐集個人資料,依《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第27條第1項規定,即負有採行適當安全措施防止外洩的義務。 如因營業機構疏失,導致個資外洩,… 法律
民眾可否請求電話推銷者不要再打電話騷擾? 現在企業或個人利用電話或網路行銷商品、服務之情形層出不窮,過去在無明文規範之情況下,民眾對於行銷來電或來信只能消極忍耐,而無法積極拒絕對方使用或持有自己個資的… 法律
農會改選幹事,農會可否公開名冊供閱覽? 依《農會選舉罷免辦法》第12條之規定,農會於幹部選舉前,應依會員檔案或名冊製作選舉人名冊,並置於農會及其辦事處、信用分部公開陳列供閱覽七日。因此為個資法之特別… 法律
公寓大廈住戶因樓上管線滲水,導致自家裝潢、家具受損,可否請求樓上住戶賠償損失?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2條僅規定相鄰住戶之「共用牆面」、「樓地板」及其「內部管線」的修繕費用分擔問題。如果上下層住戶因共用之樓地板管線滲水,導致樓下住戶之「… 法律
一定要打官司才能把遲未能收到的欠款要回來嗎? 債權人請求還款,除了上法院打官司之外,還可以選擇向法院聲請核發支付命令。依照《民事訴訟法》第511條之規定,聲請人只要表明當事人、請求之標的及其數量、原因事實… 法律
在網路上(如臉書)公佈親友間的照片或影片,是否觸犯個資法? 近年許多民眾喜歡將自己與親朋好友的照片或影片放上網路,與其他未能一同參與的朋友分享。但因照片、影片放到社群網路(如臉書)上,往往可使他人透過社群網路的功能,直… 法律
常有人將行車記錄器拍下的離譜用路人行徑放到網路上,是否會觸犯個人資料保護法? 常常可以在新聞畫面上看到民眾因氣憤難耐,直接將行車記錄器錄到的用路人離譜行徑放到網路上,而引發眾人熱烈討論。由於這些畫面並非當事人自願接受拍攝,影片所有人自行… 法律
大樓或宿舍管理單位是否可以為了大樓或宿舍的安全,而公佈監視錄影器錄下的侵入者影像? 大樓或宿舍為了場所的安全常常會裝設監視錄影器,而當發生不法入侵事件時,管理單位為提醒居民注意,公佈侵入者的畫面亦時有所聞。 如果大樓或宿舍架設監視錄影器… 法律
公司可否在榮譽榜上公佈得獎員工的名字? 公司蒐集員工姓名等個資,是為了人事管理之目的。由於為激勵員工,於榮譽榜公佈員工姓名,應屬人事管理之考績獎懲事項之必要範圍,故在榮譽榜公佈得獎員工姓名之行為,並… 法律
若被判決命登報道歉,可否在報紙上刊出被害人的姓名或其他個人資料? 法院於侵害名譽的民事案件,為回復被害人名譽,有時會經原告請求而下判決命被告登報道歉。 由於加害人若不能在報紙上載明被害人的姓名或個人資料,則被害人之名譽… 法律
村里設置聯絡電話簿與居民使用,是否需經村/里民同意? 村里辦公室如果為了執行法定職務之必要,而利用村里民之聯絡資料,屬於《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第16條之執行法定職務範為內之使用,並不違反個資法。但是… 法律
企業若發生洩漏個資事故,經手人員也會有法律責任嗎? 最近中國信託網路銀行傳出疑似個資外洩事故,引發社會各界關切。根據《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第27條規定,保有個人資料檔案者,應該採行適當的安全措施,… 法律
將他人交付之名片輸入自己之通訊錄是否觸犯個資法? 私人之間因個人社交活動而蒐集、處理、利用個人資料,屬於《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第51條第1項第1款規定,不受個資法規範之範疇。將他人交付之名片輸入… 法律
因房地產爭訟者,原告應如何確保不因被告脫產而無法執行勝訴判決? 一般因金錢糾紛而提起訴訟者,當原告認為被告有脫產之虞,為確保日後勝訴得確實向被告強制執行,往往須先聲請法院為「假扣押」,而禁止被告移轉財產。 不過因為「… 法律
若民眾的房屋分為自家住屋和營業兩部分,該如何計算房屋稅? 在台灣,住商混合的情況相當普遍,有的民眾將房屋的一部分作為住家,另一部分作為非住家用途,而在這種情形之下,該如何申報房屋稅呢? 依照《房屋稅條例》第5條… 法律
若民眾出售房屋後,遺失交易契約,該如何申報綜合所得稅? 按照《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之規定,凡財產及權利因交易而取得之所得皆應申報為財產交易所得。爰此,房屋出售之所得屬於財產交易所得,自應依法繳納綜合所得稅。 … 法律
開車在外縣市遇到車禍,欲向肇事者求償,應向何地法院提訴? 一般不解訴訟流程之民眾或許會誤認:只要權益受害,隨時可向全國各地之法院提訴。事實上,民事訴訟法為求訴訟效率,對法院之管轄設有嚴格之區分,法院對非屬其管轄範圍之… 法律
被列為民事訴訟被告之民眾,可否將開庭通知置之不理,不前往法院應訴? 民事訴訟案件講求給予當事人「程序保障」,所謂「程序保障」係指法院在作任何可能影響當事人權益之決定前,應給予當事人主張權利、陳述意見之機會,使法院得列入判決考量… 法律
獲得勝訴判決後,法院就會自動要求對方需依判決主文履行義務嗎? 民眾或許會認為,欲有糾紛向法院起訴獲勝後,敗訴之一方即需依法院判決履行義務,絕無例外。 事實上,民事法院判決確定後,勝訴一方取得的是法院就兩方所爭執的事… 法律
在國外因抽獎、樂透取得之獎金,是否應繳納所得稅? 「有所得必課稅」乃所得稅法課稅之基本原則。但是,如果民眾出國,購買國外獎券或參加抽獎並幸運中獎,則民眾回國後,其所獲得之獎金應否被課徵所得稅? 依《所得… 法律
關於不動產訴訟,應向何地方法院起訴? 一般而言,訴訟多以「被告住所地」為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刑事訴訟法第5條)。不過,基於法院採證或當事人應訴方便等理由,當某些特定糾紛發生在被告之住所地以… 法律
父母以未成年子女名義購買不動產,是否要課贈與稅? 或許有民眾以為父母具有代表子女為法律行為之權能,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義購買財產,即代表此為子女「自行購買」而無關贈與,不需繳交贈與稅,但事實上不然。 … 法律
已婚之未成年人購買不動產者,其父母是否應被課贈與稅? 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第5款規定:「限制行為能力人或無行為能力人所購置之財產,視為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之贈與。但能證明支付款項屬於購買人所有者,不在此限。」… 法律
贈與稅之納稅義務人究為「贈與人」或「受贈人」? 《民法》第406條規定:「贈與者,為當事人約定,一方以自己之財產無償給與他方,他方允收之契約。」而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3條之規定,贈與行為需課徵贈與稅。 … 法律
法院採公開審判,那麼如果需打離婚、遺產等官司,是否會家醜外揚? 法院「公開審判」以確認法官公平審理、無違法濫權等情,乃民主社會的司法常態。但因訴訟糾紛可能涉及當事人隱私,因此,在特定情況下,法院亦得不予公開審理。例如,《民… 法律
民眾向金融機構或資產管理公司購買不良債權,因拍賣抵押物未果而承受時,如何認列該債權交易之所得? 民眾可能基於投資、看好抵押不動產未來價值等原因而向金融機構或資產管理公司購買不良債權。而當法拍抵押物因無人應買或出價未達底價而流標時,債權人得依《強制執行法》… 法律
有數宗犯罪繫屬不同法院時,可否請求由同一法院審理? 民眾或有於同一時期在不同法院受審不同案件,而往返奔波之情。茲為簡化訴訟及方便民眾應訴,《刑事訴訟法》第6條規定:「數同級法院管轄之案件『相牽連』者,得合併由其… 法律
贈與不動產,贈與稅之稅基應如何計算? 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3條之規定,民眾贈與財產與他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均需繳納贈與稅。當贈與財產為不動產時,因不動產除一般的交易「市價」外,另有「公告現值」… 法律
遇到天災遭受財產損失時,是否能夠緩繳稅捐? 近年來,台灣天災事變頻繁,民眾如因天災遭受財產損失而無法繳稅時,有無緩繳機制? 按,《稅捐稽徵法》第26條規定:「納稅義務人因『天災』、『事變』或『遭受… 法律
土地增值稅之納稅義務人,究為「原所有權人」?還是「取得所有權人」? 依照《土地稅法》第28條規定:「已規定地價之土地,於土地所有權移轉時,應按其『土地漲價總數額』徵收土地增值稅。但因『繼承』而移轉之土地,各級政府出售或依法贈與… 法律
子女婚嫁時期進行贈與,也可以節稅喔! 我國《遺產及贈與稅法》第7條規定,原則上贈與稅之納稅義務人為「贈與人」。依照同法第22條規定,贈與人每年贈與總額有220萬元之贈與「免稅額」。此外,《遺產及贈… 法律
勞工如擬於試用期間離職,是否需依勞基法之規定,向雇主預告終止契約? 新進員工若於試用期間內發現無法適應工作環境,而擬終止勞動契約時,雇主可否主張勞工需依勞基法之規定「預告」雇主? 「試用期間」之目的在使雇主得以觀察、評估… 法律
校內舉辦售票舞會或演唱會,需繳交娛樂稅嗎? 大專院校多容許學生團體舉辦舞會、演唱會或電影欣賞等活動並酌收門票費用。就此,校方、主辦單位(如:學生團體)或消費者是否須需繳娛樂稅? 按照《娛樂稅法》第… 法律
土地增值稅的「一生一次」和「一生一屋」有什麼不同? 坊間有關土地增值稅「一生一屋」和「一生一次」的傳聞,到底是什麼? 按,《土地稅法》第34條第1項:「土地所有權人出售其『自用住宅用地』者,都市土地面積未… 法律
個人欠稅未達百萬就不會被限制出境嗎? 根據《稅捐稽徵法》第24條第3項,「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其已確定之應納稅捐逾法定繳納期限尚未繳納完畢,所欠繳稅款及已確定之罰鍰單計或合計,『個人』… 法律
憑證若具有多種性質,如何計算其印花稅? 印花稅係針對憑證即:「銀錢收據」(每件0.4%)、「買賣動產契據」(每件新台幣12元)、「承攬契據」(每件0.1%)以及「典賣、讓受及分割不動產契據」(每件0… 法律
不動產爭訟中,當事人可否移轉系爭不動產? 關於不動產之交易,買方最擔心的是賣方違約後將不動產移轉第三人。就此,買方雖可向法院聲請假處分以禁止賣方處分不動產,但假處分需提供擔保,民眾未必有能力負擔。 … 法律
損害賠償訴訟事件是否必須要在起訴時便表明求償金額? 當民眾因金錢訴請賠償損害時,由於損害範圍未必已經確定(例如:車禍之損害賠償均可能涉及日後醫療費用而難以於起訴時確定賠償金額),如果請求金額過高,而需據以支付之… 法律
犯罪被害人以「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賠償,有何益處? 當民眾因他人犯罪受害而欲請求加害者賠償時,除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外,亦可待案件繫屬於刑事法庭後,向法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而請求法官於刑事判決時,一… 法律
被害人在檢方偵結前,是否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所謂「附帶民事訴訟」,係指因犯罪而受有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中提起,以對被告及其他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之訴訟(刑事訴訟法第487條)。 … 法律
在臉書上轉載他人對第三人足以毀損其名譽之文字,是否構成犯罪? 當今網路發達,社群網站已是民眾交換資訊之重要社交工具,透過社群網站的連鎖傳佈效應,資訊可在短時間內便觸及不特定多數人。倘民眾社群網站上轉載他人對第三人之批評,… 法律
父母車禍受傷,親屬可否對肇事者提出告訴? 車禍肇事致人受傷,可構成刑法第284條之傷害罪:,而可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甚至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惟因… 法律
用人頭大量訂購並轉售火車票,可能違法哦!! 臺鐵花東線常常是一票難球,特別是假日或暑假旅遊旺季,網路上開始有代購火車票服務,利用親戚、同事等人名字與身份證號碼,向鐵路局網路訂票系統訂票,代訂到的票再轉售… 法律
販賣「解除防盜拷措施的遊戲主機」是否違法? 遊戲機及其遊戲光碟,常設有防止使用盜拷之措施。例如:使用盜版遊戲光碟時,該正版遊戲主機將會停止執行程式。因此,市面上因而有販賣「已解除盜拷措施」的遊戲主機(例… 法律
氣爆造成之房屋損害,能否減免「房屋稅」? 高雄地區發生重大氣爆意外,造成許多民宅受損,該受損之房屋是否享有「房屋稅」減免? 按依《房屋稅條例》第15條第1項第7款規定:私有房屋受重大災害,而其毀… 法律
高雄氣爆受損車輛,車主如何減免「牌照稅」或「汽車燃料使用費」? 關於高雄氣爆損害之稅捐減免,中央政府除已提供「所得稅」減免(請參本臉書8月4日內容),「房屋稅」減免(請參本臉書8月6日內容)外,受損車輛亦有減免之規範如下:… 法律
出售持有2年內僅有父母戶籍登記之自用住宅,是否須報繳「奢侈稅」? 為了健全房市發展,抑制短線交易炒作房價,民國100年制定了《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該條例第2條第1項第1款明定,對於銷售「持有期間在二年以內之房屋及其坐落基… 法律
繼承「債權」,而其債務人卻無財產可予執行時,繼承人是否仍應繳納「遺產稅」? 遺產繼承須繳納「遺產稅」。但是,繼承之遺產如是「債權」時,繼承人既未取得實現之利益(僅有法律上之權利),而基於債務人又無財產可供執行時,該「債權」是否仍應計入… 法律
施打毒品者之「觀察、勒戒」、「強制戒治」及「判刑」 本於大法官釋字第544號解釋:「施用毒品…為自傷行為,輕則個人沈淪、家庭破毀,失去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成為家庭或社會之負擔;重則可能與其他犯罪行為相結合,滋生… 法律
「不起訴處分」、「緩起訴」與「緩刑」之差異 檢察官知有犯罪嫌疑,應即依法調查,法有明文;而當其偵查所得之證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時,亦應即提起公訴(詳參《刑事訴訟法》第228條及第251條)。 … 法律
【法律小百科—刑事篇】遭羈押後,如經法院判決無罪,可否請求冤獄賠償? 「羈押」是檢方偵辦重大犯罪,於犯罪嫌疑人有逃亡之虞時,採取的辦案手段之一。但是,遭羈押之被告如經獲判無罪確定,可否請求國家賠償? 按,《刑事補償法》第1… 法律
民眾對於電力公司無預警停電所受之損害,可否請求國家賠償? 坊間常誤認: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電)乃「國營」事業,其因台電無預警停電所受之損害(例如:冷凍庫的貨物因停電而腐壞),應由國家負擔損害賠償責任。實則,台… 法律
【法律小百科—生活篇】愛車遭他人撞擊損毀,可否請求賠償同型號全新車輛? 一般民眾均知,被害人得請求車禍肇事者修復、賠償車損及其他損失。但是,如果民眾不願接受修復車損時,可否要求肇事者賠償全新的同型號車輛? 於民法第216條第… 法律
【法律小百科—爭訟篇】 出庭作證,因記憶模糊致證言有誤,是否構成「偽證罪」? 當民眾被傳喚出庭作證時,常被要求「具結」;而所謂「具結」則指證人保證其據實陳述及絕無隱匿(或虛偽)情事(詳參《刑事訴訟法》第189條)。 又,因刑法第1… 法律
【法律小百科—生活篇】藏匿或協助逃匿犯罪之親人,是否有犯罪? 藏匿人犯或協助罪犯逃亡,均為法所不許。故依《刑法》第164條規定:「藏匿犯人或依法逮捕拘禁之逃脫人或使之隱避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 法律
【法律小百科—刑事篇】審判中之「協商程序」 鑑於司法資源有限,為減輕法院負擔,民國93年4月刑事訴訟法增訂了審判中之「協商程序」。 所謂「審判中之協商」係指:檢察官提起公訴後,如被告所犯之罪「非重… 法律
收到「支付命令」的應注意事項,免得背債 「支付命令」是民事訴訟法中,為使債權人可快速實現債權而設計的一種督促手段。民事訴訟法第508條第1項:「債權人之請求,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 法律
侵入他人電腦或帳號並散佈相關資訊之刑責? 媒體之前報導國際明星因雲端資訊遭駭客入侵、私密照片外流致人人恐慌。日常生活上,亦常見電腦或網路帳號遭他人入侵致照片或資料外流等情事。該入侵者或電腦資料盜用者之… 法律
【法律小百科—家庭篇】可否以曾遭家暴為由拒絕履行扶養義務? 現今社會家暴案件層出不窮,甚至在制定了《家庭暴力防治法》等相關法規後,家暴案件依舊,而家暴受害者仍為了家庭和諧默默忍受。但是,好不容易度過了家暴的日子,卻被施… 法律
營業秘密是否以研發、技術資訊為限? 臺灣近年常見科技公司高階經理人跳槽他公司,引發洩漏研發成果等營業秘密糾紛。公司之研發成果與專業技術直接影響公司之營業競爭力,而受營業秘密法保障,各界對此亦較無… 法律
人行道凹凸不平,跌倒受傷可否請求國賠? 生活中偶有行人或機車因道路落差或鋪設不平,而跌倒受傷情事。依《國家賠償法》第3條第1項之規定:「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或財產受損害者… 法律
繼承債務陷入絕境 立院修法挽救悲劇 近日網路上流傳一篇檢察官撰文,指其已相驗多起自殺案件,皆起因於繼承親人龐大債務無力償還所致,該文並呼籲民眾於親人往生時務必辦理「限定繼承」而非「拋棄繼承」,理… 法律
地方議長選舉亮票行為 雖無刑責但却有違民主 日前最高法院駁回檢察總長所提出高雄市議長選舉亮票案之非常上訴,並做出決議統一認定議長選舉亮票行為不構成刑法「洩漏非國防以外秘密罪」。就此,多數民眾深感不解,何… 法律
職業倫理不可忽略 確實保密建立信賴 現代社會高度分工,各行各業均有其職業倫理作為行為指引,以利社會合作順利進行。而部分專業領域(例如:醫師、律師、心理師等)之服務,由於常伴隨大量個人隱私的透漏,… 法律
民刑證據法則不同 判解有異不足為奇 日前一位里長候選人於競選時發送價值約120元的伴手禮給選民,檢方因認定不致影響投票意願,而作出「不起訴處分」,但民事地方法院卻認為已構成賄選,而判決「當選無效… 法律
法律新觀㸃-「福斯汽車癈氣排放」事件 関於近期傳出“福斯汽車廢氣排放造假”一案,除重創其企業形象,使市值大幅蒸發外,美國司法部門更宣布將對福斯汽車提出訴訟,福斯亦將面臨高達數百億美元的罰款。 衆… 法律
法律新觀㸃-「捐款」換「緩刑」之省思 日前檢方偵辦大統假油案時,意外查出頂新涉嫌「故意遺漏會計事項不為記錄」及「逃漏稅」。嗣後國稅局依法課處罰鍰並補繳稅款,頂新雖已繳納總計4.17億餘元的罰款及稅… 法律
補習班倒閉仍需繳納「信用卡」的學費餘款嗎? 日前發生補習班無預警倒閉,如學員係以「信用卡」分期付款方式預繳全額學費時,可否指示發卡銀行拒絕給付其後之補習費? 依傳統《民法》「債之相對性原則」:債權… 法律
法律新觀㸃-觀賞網路影片是否侵害《著作權》? 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不少電影、影劇已可透過網路觀看,而不須走入戲院或守在電視機前。然而,目前已有民眾因透過網路平台觀看電影,而遭受違反《著作權法》之調查。 … 法律
販賣「黃牛票」或「冒用他人身分購票」之違法性? 年關將近,返鄉車票往往一位難求,又常有投機分子大量購票並高價出售,藉此賺取價差,使民眾需負擔更高的價格才買得到車票。此種販售「黃牛票」之行為是否違法?又,使用… 法律
憲兵違法搜索? 應查明真相就法論法! 新聞報導憲兵搜索民宅一事,再度引發民眾對國軍的不信任與敵意,彷彿國軍已成迫害人權的代言人。然則,歷史上國軍曾為保衛台灣做出不可抹滅的貢獻,如今才能享有和平繁榮… 法律
法律新觀㸃-執法不利 vs 無法可管?(評台鐡黄牛票之法律責任) 每逢連假台灣鐵路 (下稱:台鐵)花東線運輸火車票往往一票難求,導致返鄉遊子或遊客的搶票大戰! 依據媒體報導,曾有立委表示,其親自使用台鐵網路訂票系統購買… 法律
電信業者紛紛取消「4G吃到飽」之疑慮 現代人行動網路使用成癮,經常手機不離身,搭著這股「手機行動上網」熱潮,國內電信業者於第四代行動通訊(俗稱:4G)開通時,紛紛以低廉费用可享「4G吃到飽」之口號… 法律
正當防衛?防衛過當?法院與人民的距離多遠? 近年來,法院時有與人民情感相左之判決,造成民衆對法官觀感不佳及對司法體系之不信任;進而誤認「法律都是保護壞人」,也常以「恐龍法官」戲謔不符民意之法官! … 法律
法律新觀㸃-民代K毒秀過頭 絶無司法豁免權 日前有民意代表攜帶「K他命」質詢,引發輿論一片嘩然! 殊不知,民意代表既為最高的立「法」機關,並擔負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之責,理應具備基本法律常識並… 法律
法律新觀點-化解勞資對立 共創台湾多贏 日前華航空服員罷工再度引爆勞資對立,並引發一連串勞工抗爭。尤其華航為避免航班延誤之困擾,全盤接受復工條件,更誘導勞工團體群起效尤。勞資爭議越演越烈,民意代表見… 法律
法律新觀㸃-金融商品風暴起 政府依舊慢半拍? 關於P2P借貸新浪潮,行政單位迄今仍圖以傳统思維方式因應,遲早因弊端難以收拾而引發民怨! 其實,許多金融商品交易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政府若能未雨綢繆防患… 法律
行政疏失或違法之損失誰賠?是「行政官員」?還是「無辜百姓」? 臺北文化體育園區,也就是俗稱的「大巨蛋」,自去(2015)年5月20日遭北市府勒令停工以來,因遠雄集團與台北市政府未能達成有共識而停擺至今。上個月,最高行政法… 法律
當判決脱離公平正義 人民恐不再服從司法 自由時報昨(14)日頭版報導:「砍女176刀判死,未查可教化,檢察總長提非常上訴」,引發「法律只保護罪犯」的疑慮,也讓「廢死」與「反廢死」議題再度槓上。 … 法律
攜帶錄影設備至電影院偷錄畫面,是否觸法? 週末假日,民眾通常會至電影院觀賞一部精彩動人的電影,讓身心能夠放鬆。惟若民眾至電影院觀賞電影,卻攜帶錄音、錄影設備,盜錄電影情節畫面,該行為是否合法? … 法律
將名曲改編歌詞後放到網路上,是否侵害著作權? 隨著網路及各種錄音影技術之普及,民眾常會將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歌詞改編,賦予新意或kuso翻唱,並上傳網路與親友分享。但是運用歌曲旋律而自行改編歌詞的行為,是否… 法律
補習班將升學考試考題略為修改後成冊出版,是否違反著作權法? 由於我國社會強調升學,補教業興盛,許多補教業者會將歷屆的聯考、升學試題整理、修改後彙整成冊,再出版販售,但是業者將出題老師們構思的考題自行出版營利,是否會觸犯… 法律
在部落格分享他人影片,是否侵害著作權? 日前發生網友在自己的部落格分享他人上傳至youtube的盜版影片,而遭控違反「著作權法」並求償的案件。也許有人質疑,難道單純分享已經存在youtube上的影片… 法律
被保險人可否同時投保多家醫療保險,以同一住院事故向各保險人索取保險金? 一般民眾或許誤認:保險契約訂定後,一旦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均需依約給付保險金;因此醫療、傷害保險等給付多多益善,多買多保障? 實則,民眾為了同一個保險… 法律
人壽保險契之要保人長期未繳保費後,可否再行繳保費而請求復保? 人壽保險乃是一長期性的保險契約,如民眾因一時經濟壓力,未能如期給付保險費,而遭保險公司停止契約後,日後可否再行繳納保費請求復保? 依《保險法》第116條… 法律
「合夥」和「有限公司」有什麼不同? 民眾如果要與家人或朋友合資創業,於湊足資金後,首先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之後要以什麼體制來運作事業。一般而言,民眾與他人合資經營事業可選擇「合夥」或成立「有限… 法律
書信通知債務人履行債務,何時發生效力? 當民眾因債權的請求期限快到,而欲向債務人請求履行債務以中斷時效時,需注意以「書信通知」之生效時間點與「對話通知」不同,債權人應謹慎選擇通知方式,以免損害自身權… 法律
什麼是「人事保證」,它與一般的保證契約有何不同? 民眾求職時,可能會遇到雇主要求受僱人找人擔任「人事保證人」並簽訂「人事保證契約」之情。對此,民眾或許認為,其並未積欠債務,何以需找人作保? 事實上,「人… 法律
租屋契約約定房客需負擔房東因出租房屋所增加之所得稅,是否合法? 有租屋經驗之民眾或曾發現,其與房東簽訂之租賃契約載有「出租人因出租房屋所增稅賦由『承租人』補貼」或類似條款。但是《民法》第427條已明載:「就租賃物應納之一切… 法律
購買人身保險時向保險公司隱匿重要資訊之效果? 民眾向保險公司購買醫療、人壽等人身保險時,為求儘速通過或壓低保費,可能會故意隱匿身體之病症,以降低保險公司對危險之評估。 但是,《保險法》第64條規定:… 法律
民間合會之會首倒會,是否一定構成詐欺或侵佔? 民間俗稱互助會的合會契約,乃是民眾自主融資、投資的管道之一。方便、快速且收益較銀行利率為高是其特色,但是會首倒會之風險引發之糾紛亦頗為常見。 許多民眾認… 法律
為什麼鐵路局不許民眾遺失火車票後,持相關訂票紀錄申請退票? 曾發生民眾上網以信用卡訂火車票後,因車票遺失故擬向車站人員申請退票,惟遭站務人員以未攜車票前往,不得換票等理由拒絕,因而鬧上媒體版面。事實上,鐵路局之前述拒絕… 法律
僱用未成年之高中生為店員,其代理老闆所為之交易是否有效? 台灣高中職學生盛行打工,常受雇擔任店員。店員除了維護店內環境及貨物之整理外,亦常代理老闆與顧客交易,而「代為」及「代受」意思表示。 由於高中生多未滿18… 法律
欲結束契約關係,但交易相對人不知去向,無法送達意思表示者,應如何處理? 契約關係之終結,除法律別有規定或契約另有約定外,應待契約之一方將其意思表示「送達」於他方後方生效力。但是,如果契約之他方當事人不知去向時,要如何將欲解約或終止… 法律
店家標榜「購物換贈品」者,可否以標明「贈品有限,送完為止」等字樣,以降低應提供之贈品數量? 不論商家標榜「購物換贈品」或「購物集點換贈品」,均屬商家基於促銷之目的,而欲與消費者成立一個附成就條件的契約。基於契約自由原則,店家自有限定贈品數量之自由。 … 法律
持超商集點兌換贈品,但遭超商以兌換完畢遭拒,消費者可主張什麼權利? 超商標榜消費者消費集點兌換贈品,藉精巧贈品吸引消費者上門購物以擴大營業額,已成為常見的行銷手法。但消費者已集滿點數,但店家卻未提供足夠贈品而引發之消費糾紛亦常… 法律
購買之商品於貨運途中毀損時,消費者是否仍應給付商品之價金? 民眾在購買大型商品時,往往會請商家將商品運送到宅,如果運送過發生車禍,導致商品毀損,則消費者應否給付款項?換個場景,如果商家僅是協助消費者委託貨運業者寄送的情… 法律
債務屆期未清償,若未事前約訂可否請求利息? 雙方約定債務清償期限而屆期未清償者,在法律上稱之為「遲延」。依民法第229條第1項規定:「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 而依民… 法律
買賣交易以信用卡付款,日後發生交易糾紛,可否拒絕繳付卡費? 現代商業社會信用卡是重要的付款工具,但是當交易以信用卡付款,而日後消費者因為商品的品質、數量等問題與商家發生糾紛時,消費者可能會主張其與商家的糾紛未解,而拒絕… 法律
從網拍或電視購物買來的衣服,如果跟原先預期的有落差,買家可以請求退貨嗎? 如果您曾收到網拍寄來衣服的顏色或式樣跟螢幕上有落差或是材質並非您原來所想像,別擔心!只要在七天內,您依法都可以不附理由要求退貨,也不用負擔運費喔! 無論… 法律
票據上可否記載「限支付某交易款」字樣? 一般常見民眾為了保留票據交易之抗辯事由,而在票據上記載其交易關係(例如:「限支付某某交易價款」等)之字樣。殊不知,在票據上記載不當,恐有導致票據無效之危險。按… 法律
貸方要求借方開立「本票」或「支票」擔保借款之法律差異? 在借貸關係中,貸方為了保障自身權益,可能要求借方開立本票或支票以供擔保。但是本票與支票之法律性質相異,擔保效果有別。因此應特別注意兩者之差異。 按票據法… 法律
民間租賃機車,出租人往往會要求簽發本票。若日後有人持本票請求承租人依票面金額支付,發票之承租人可否拒絕?》 民間常有機車出租業者,為確保機車之完好並避免日後收到罰單的風險,而要求承租人必須簽下本票,以防日後若發現承租期間機車受有損害或曾違規而遭警察開單,車行老闆得持… 法律
建商可否要求消費者先付定金,才提供契約書? 參觀預售屋展示時,聽了銷售人員天花亂墜的說明,心想機會不可多得,亟欲買下,跟銷售人員要契約書時,常見銷售人員要求先付定金再提供房地買賣契約書。但是,這樣的要求… 法律
債權人可否直接以抵押物償債,而不請求法院拍賣? 債權人為避免債務人不清償債務之損失,往往會要求債務人提供抵押物,並設定抵押。但是當債務人逾期未清償債務時,抵押權人往往需向法院請求拍賣抵押物,以拍得之價金抵債… 法律
建物高空越過相鄰地界,是否侵害領空權? 現代建築的形制多樣,在高空另有陽台、屋簷或其他型式凸起之樣式洵屬常見。如果建築地面緊貼鄰地,但是在高空部分,則有建築體(如陽台、屋簷)超越「地界」上空者,是否… 法律
當自住的房子被法院查封後,是否只能搬家? 當民眾自用住宅抵押借款,遭債權人聲請法院查封時,民眾是否必須另覓住所遷出? 事實上,依強制執行法第59條第1項、第2項規定:「查封之動產,應移置於該管法… 法律
房屋買賣簽約後,買受人是否即成為房屋所有人? 對許多民眾而言,買屋乃人生之大事。但是,民眾在購屋之前,必須明白,在我國法律體系下,「簽約」與「交屋」是兩個獨立的法律行為,只有當兩行為均完成後,才真正完成買… 法律
透過房仲簽訂買賣契約後,因房屋有瑕疵而解除契約,可否拒付仲介費? 房仲業者媒合房屋交易的買賣雙方,其與買賣雙方之間的法律關係,乃民法之「居間契約」。 依民法第568條第1項之規定:「居間人,以契約因其報告或媒介而成立者… 法律
共有土地或建物一定要所有共有人同意才能處分嗎? 民法第819條第2項規定:「共有物之處分、變更、及設定負擔,應得共有人全體之同意。」以保障人民之財產權不會受到其他共有人之侵害。但是,由於不動產價值龐大,若其… 法律
租約到期後,如未換約而繼續繳納房租時,雙方權利義務變化? 民眾在外租屋,往往會與房東簽訂一定期間的租賃契約;但是在租約到期後,雙方如未換約,而由房客繼續繳付房租居住時,雙方之法律關係應係按原本的租賃條件續約或因未以字… 法律
鄰房逾界時,可否請其拆除越界之建築? 鄰人將建築蓋到自己的土地上,法律上稱之為「越界建築」,此乃常見之土地糾紛。但是,由於越界建築不一定是鄰人故意所為,有時是因為鑑界出錯或其他原因造成;如果一律賦… 法律
兄弟能否以父母曾給「嫁妝」為由,拒絕姊妹繼承父母遺產? 臺灣民間於女兒結婚,有給予「嫁妝」之習俗,則當日後父母過世,兄弟可否以姊妹已曾拿過嫁妝為由,而拒絕其繼承遺產? 事實上,關於因結婚之贈與(如嫁妝),民法… 法律
被繼承人死前,子女可否先行辦理拋棄繼承? 遺產之分配,向來是造成家庭糾紛的原因之一。有些人為了避免家庭不睦,或減少以後不必要得遺產管理麻煩,因而希望在繼承未發生前,便辦理拋棄繼承。 然而,依民法… 法律
父母較祖父母早逝時,祖父母過世後,孫子女是否有遺產繼承權? 部分民眾可能誤認,如果被繼承人之部分子女較被繼承人早逝,而不能繼承遺產時,所有遺產應歸該被繼承人當時在世之「兒女」共同繼承。 其實,民法早有「代位繼承」… 法律
人壽保險之保險金是遺產嗎?繼承人可否請求分配保險金? 壽險之保險金是否為遺產,需依被保險人是否已指定受益人而定。依保險法第112條:「保險金額約定於被保險人死亡時給付於其所指定之受益人者,其金額不得作為被保險人之… 法律
離婚時給付之「贍養費」,是否需繳「贈與稅」? 台灣近年離婚率高攀不下,離婚時雙方協議約定的財產給付或判決離婚時的贍養費,算不算是贈與呢? 《民法》第1057條:「夫妻無過失之一方,因判決離婚而陷於生… 法律
離婚後母親取得監護權,孩子可否改從母姓? 孩子稱姓,並非固定不變,法律允許在家庭發生一定變故後,子女改從他方父母之稱姓。 民法第1059條第5項規定四款得改從另一方父母稱姓之情形,分別是「父母離… 法律
要如何確保夫妻雙方財產各自獨立,而不受婚姻關係之影響? 男女結婚後將共營生活,若夫妻未約定雙方之財產關係時,在目前民法之「通常法定財產制」下,夫妻得各自享有及支配其名下財產;日後離婚時,各方得主張剩餘財產之差額分配… 法律
離婚時,經濟弱勢方是否可以請求贍養費? 離婚分為「協議離婚」與「判決離婚」兩類。協議離婚乃雙方自行協商條件,只要合意簽字後,再前往登記即可達離婚之目的。而贍養費亦屬協商事項,若無約定,在離婚後即不得… 法律
夫妻間偷看對方書信、簡訊或電子郵件,有違法嗎? 依照刑法第315條妨害秘密罪之規定,無故開拆或隱匿他人之封緘信函、文書、圖畫,或是以其他方式窺探內容者,均屬於涉犯妨害秘密罪之行為。而依照刑法第358條規定,… 法律
男女雙方訂婚後,一方反悔時,他方是否可以強迫履行婚約呢? 「婚約」是男女雙方當事人簽訂以將來結婚為目的的契約,但是「婚約」屬於特殊的身份契約,與一般的契約有別,所以民法第975條明文規定「婚約不得請求強迫履行」。大家… 法律
外國人欲取得台灣國籍時,是否須先放棄其原國籍? 台灣近年外配日增,許多外配欲申請歸化取得我國國籍時,均被要求須先放棄母國國籍。但坊間亦常耳聞有「雙重國籍」之情事。究竟台灣是否允許雙重國籍? 按《國籍法… 法律
攀登高山時,隊友發生急性高山症,可否給予相關用藥? 台灣是全世界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登山活動盛行。但高山空氣稀薄,登山者容易罹患急性高山症,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腦水腫及肺水腫,而有致命危險。此際,登山夥伴可否… 法律
職業倫理不可忽略 確實保密建立信賴 現代社會高度分工,各行各業均有其職業倫理作為行為指引,以利社會合作順利進行。而部分專業領域(例如:醫師、律師、心理師等)之服務,由於常伴隨大量個人隱私的透漏,… 法律
電子或軟體監控他人隱私 可處5年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 隨著資訊科技之進步,電腦已成為現代生活之必需品,而資安及隱私亦隨之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課題! 據媒體報導,男大學生因懷疑女友另結新歡,暗中在女友的筆電中安… 法律
停車場將月租車位同時租給多人是否違法? 在都會地區停車不便,許多擁車的民眾會在住家附近的停車場,以「月租」的形式租用停車位。如果民眾已月租車位,停車場卻乘民眾開車外出,將車位提供他人臨時停車,則停車… 法律
愛車遭他人撞擊損毀,可否請求賠償同型號全新車輛? 一般民眾均知,車禍被害人得請求車禍肇事者修復、賠償車損及其他損失。但是,如果民眾不願接受修復車損時,可否要求肇事者賠償全新的同型號車輛? 於民法第216… 法律
謊稱屋主僱工拆除他人房屋,該當何罪? 「財產」僅所有權人(或其指定人)始得處分。因此,對於非財產所有權人之處分(或其他毀損他人財產之行為),該違法行為人除應賠償所有權人之損失外,並可因有《刑法》第… 法律
在社群網站發表侮辱言論後刪除,是否仍成立侮辱罪? 「社群網站」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均可透過網路留言或發表言論。但是,留言一旦上網,即可供他人閱覽。因此,如果發現留言不當而予以刪除時,是否仍構成侮辱罪… 法律
不聽勸阻,躺臥車廂或月台座椅可能受罰哦! 大眾運輸系統常見民眾躺臥車廂或月台座椅休息,但是如果在相關單位予以勸阻後而繼續躺臥佔用座椅時,則有可能受罰哦! 《大眾捷運法》第50條第1項第12款規定…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