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大廈住戶因樓上管線滲水,導致自家裝潢、家具受損,可否請求樓上住戶賠償損失?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2條僅規定相鄰住戶之「共用牆面」、「樓地板」及其「內部管線」的修繕費用分擔問題。如果上下層住戶因共用之樓地板管線滲水,導致樓下住戶之「… 法律
一定要打官司才能把遲未能收到的欠款要回來嗎? 債權人請求還款,除了上法院打官司之外,還可以選擇向法院聲請核發支付命令。依照《民事訴訟法》第511條之規定,聲請人只要表明當事人、請求之標的及其數量、原因事實… 法律
在網路上(如臉書)公佈親友間的照片或影片,是否觸犯個資法? 近年許多民眾喜歡將自己與親朋好友的照片或影片放上網路,與其他未能一同參與的朋友分享。但因照片、影片放到社群網路(如臉書)上,往往可使他人透過社群網路的功能,直… 法律
常有人將行車記錄器拍下的離譜用路人行徑放到網路上,是否會觸犯個人資料保護法? 常常可以在新聞畫面上看到民眾因氣憤難耐,直接將行車記錄器錄到的用路人離譜行徑放到網路上,而引發眾人熱烈討論。由於這些畫面並非當事人自願接受拍攝,影片所有人自行… 法律
大樓或宿舍管理單位是否可以為了大樓或宿舍的安全,而公佈監視錄影器錄下的侵入者影像? 大樓或宿舍為了場所的安全常常會裝設監視錄影器,而當發生不法入侵事件時,管理單位為提醒居民注意,公佈侵入者的畫面亦時有所聞。 如果大樓或宿舍架設監視錄影器… 法律
公司可否在榮譽榜上公佈得獎員工的名字? 公司蒐集員工姓名等個資,是為了人事管理之目的。由於為激勵員工,於榮譽榜公佈員工姓名,應屬人事管理之考績獎懲事項之必要範圍,故在榮譽榜公佈得獎員工姓名之行為,並… 法律
若被判決命登報道歉,可否在報紙上刊出被害人的姓名或其他個人資料? 法院於侵害名譽的民事案件,為回復被害人名譽,有時會經原告請求而下判決命被告登報道歉。 由於加害人若不能在報紙上載明被害人的姓名或個人資料,則被害人之名譽… 法律
村里設置聯絡電話簿與居民使用,是否需經村/里民同意? 村里辦公室如果為了執行法定職務之必要,而利用村里民之聯絡資料,屬於《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第16條之執行法定職務範為內之使用,並不違反個資法。但是… 法律
企業若發生洩漏個資事故,經手人員也會有法律責任嗎? 最近中國信託網路銀行傳出疑似個資外洩事故,引發社會各界關切。根據《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第27條規定,保有個人資料檔案者,應該採行適當的安全措施,… 法律
將他人交付之名片輸入自己之通訊錄是否觸犯個資法? 私人之間因個人社交活動而蒐集、處理、利用個人資料,屬於《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第51條第1項第1款規定,不受個資法規範之範疇。將他人交付之名片輸入… 法律
因房地產爭訟者,原告應如何確保不因被告脫產而無法執行勝訴判決? 一般因金錢糾紛而提起訴訟者,當原告認為被告有脫產之虞,為確保日後勝訴得確實向被告強制執行,往往須先聲請法院為「假扣押」,而禁止被告移轉財產。 不過因為「… 法律
若民眾的房屋分為自家住屋和營業兩部分,該如何計算房屋稅? 在台灣,住商混合的情況相當普遍,有的民眾將房屋的一部分作為住家,另一部分作為非住家用途,而在這種情形之下,該如何申報房屋稅呢? 依照《房屋稅條例》第5條… 法律
若民眾出售房屋後,遺失交易契約,該如何申報綜合所得稅? 按照《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之規定,凡財產及權利因交易而取得之所得皆應申報為財產交易所得。爰此,房屋出售之所得屬於財產交易所得,自應依法繳納綜合所得稅。 … 法律
開車在外縣市遇到車禍,欲向肇事者求償,應向何地法院提訴? 一般不解訴訟流程之民眾或許會誤認:只要權益受害,隨時可向全國各地之法院提訴。事實上,民事訴訟法為求訴訟效率,對法院之管轄設有嚴格之區分,法院對非屬其管轄範圍之… 法律
被列為民事訴訟被告之民眾,可否將開庭通知置之不理,不前往法院應訴? 民事訴訟案件講求給予當事人「程序保障」,所謂「程序保障」係指法院在作任何可能影響當事人權益之決定前,應給予當事人主張權利、陳述意見之機會,使法院得列入判決考量… 法律
獲得勝訴判決後,法院就會自動要求對方需依判決主文履行義務嗎? 民眾或許會認為,欲有糾紛向法院起訴獲勝後,敗訴之一方即需依法院判決履行義務,絕無例外。 事實上,民事法院判決確定後,勝訴一方取得的是法院就兩方所爭執的事… 法律
在國外因抽獎、樂透取得之獎金,是否應繳納所得稅? 「有所得必課稅」乃所得稅法課稅之基本原則。但是,如果民眾出國,購買國外獎券或參加抽獎並幸運中獎,則民眾回國後,其所獲得之獎金應否被課徵所得稅? 依《所得… 法律
關於不動產訴訟,應向何地方法院起訴? 一般而言,訴訟多以「被告住所地」為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刑事訴訟法第5條)。不過,基於法院採證或當事人應訴方便等理由,當某些特定糾紛發生在被告之住所地以… 法律
父母以未成年子女名義購買不動產,是否要課贈與稅? 或許有民眾以為父母具有代表子女為法律行為之權能,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義購買財產,即代表此為子女「自行購買」而無關贈與,不需繳交贈與稅,但事實上不然。 … 法律
已婚之未成年人購買不動產者,其父母是否應被課贈與稅? 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第5款規定:「限制行為能力人或無行為能力人所購置之財產,視為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之贈與。但能證明支付款項屬於購買人所有者,不在此限。」… 法律
贈與稅之納稅義務人究為「贈與人」或「受贈人」? 《民法》第406條規定:「贈與者,為當事人約定,一方以自己之財產無償給與他方,他方允收之契約。」而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3條之規定,贈與行為需課徵贈與稅。 … 法律